2013年9月20日

傾斜

我曾經住在一間傾斜的房子裡,長達四年的時間。

一開始我以為是因為酒喝的太多,即使是白天沿著路邊的交通標線走,會很明顯的沒有辦法走直。說是明顯,也不過是有注意到的輕微程度而已。說是喝太多酒,也不過是出門在外的生活開始正式多了喝酒這件事而已。

這麼說來,有很多很多的事情都發生在那一段時間裡。有些事情就一直保留到現在,有些事情在不經意間逐漸地擺脫掉了;有些則是花了好多好多力氣解構,簡直就像是從地底裡爬出來那樣的狼狽。

頭一年完全沒有注意到這樣的情況,會發現房子是傾斜的,是因為第二年對門的學長搬走了我便順勢搬到他那間較大的房間。半夜裡裝著床架的螺絲,看著其中一個零件筆直地往窗戶那邊滾去,一切才恍然大悟。雖然後來依然經常感覺自己活在無盡的時間裡,但是現在看起來,我總是後知後覺。也許到現在還是一樣也不一定。

「這個聲音你從小聽到大,為何不趁這個機會擁有他?」這句話跟傾斜一點關係都沒有,只是事情交代到目前為止的今天剛好聽到而已。真的是一句很有說服力的行銷,在銷售吉他上來說。

無題這首曲子從小聽到大,都跨過了曲子裡描述的那個階段的多年後才慢慢有自己的一番見解。我指的是張雨生1989年的「想念我」專輯的第三首曲子。1992年「帶我去月球」第二首曲子也叫做無題,兩首都是很好的曲子,在還不了解張雨生到底在說些什麼之前就已經都會唱了,從不會任何樂器一直到現在。

在度過了無題式的日子的一半時,對於自己的人生看起來我還是看錄影帶般地事不關己,但是已經遭遇到很多手足無措的情況,並且一事無成。

當時那些活動是我所在意所以必須參加的,對我來說當然非常重要。錯過了跟宿舍的室友一起找租屋的機會,這時期末考已經即將來到,大家都就定位了,我連現在要做什麼都搞不清楚。一團混亂之下就是靜不下心。我一直以為閹割這個字的英文是atler,正確的拼法是alter,從頭到尾自始至終都只有同一個字而已。也許早點搞清楚這件事,就不會被自己害慘,就不會被alternative這件事害慘。就算是事情是像拉網子那樣不得不找個大家都勉強同意的平衡點也好,都比alternative來得簡單多了。

我不能說那件事自己完全沒有責任,我的責任就在於該表現出肯定的感覺的時候一點也不積極,於是被有機可趁(乘)。錯過了那份溫暖好一段時間之後,在某個水藍色的夢裡,我才相信一切都結束了。那時我還相信夢這件事,究竟是什麼時候才慢慢擺脫的呢。三百多個日子過後,除了德文課的考試我還記得有多困難以外,其他根本一點印象都沒有。我在練團室裡哭了一次,安慰我的傢伙那時前後大概也不好過,但是他還是對我說了聲加油,我們一直都保持著這樣矛盾的互動。原來散場後,同一個地方可以變的這麼空曠,陽光也強烈地令人炫目。我不知道下一步要做什麼。

聽起來相當後悔,是嗎?其實不然。只要回想起天將亮時我曾經所在的地方,就幾乎不會這樣想了。

是的,我還沒有地方可以落腳,宿舍已經開始清空了。環視看著隻身在台北真的要帶走的東西居然沒有太多,把書跟衣服藏在安全的地方之後,只帶著吉他跟簡單的行李就跑去F學長家裡借住。眼裡只有相依為命的吉他而已。稍早急著付了訂金的房子則沒有入住,說好要一起承租的F學長居然在最後的最後,因為學分的關係,離開了這裡的校園生活。哪一件事情先發生的已經記不清楚了。訂金是我自己衝動之下付的,甚至我願意選較小的房間,F學長收留了我又遇到那樣的事情,看起來不適合再提些什麼。

暑期的宿舍有提供營隊活動以及僑生住宿,不明究裡之下我也跟著住進去,也找到一份算忙的打工,突然之間事情都有了著落——細究起來當然不是完全合法。

四一零號室的生活開始了,打工幾乎排滿了我所有的時間,晚上就去參加青年公園的紅十字會救生訓練,唯一一天的空檔就去拜訪奶奶。來台北之後直到這陣子才比較常拜訪她老人家。那陣子最常聽的CD是M借我的Deep Purple精選輯,用高中時就買的隨身聽。不完全合法的部分還包括收留了J女,只是我們都讓他睡地上就是了。

後來聯絡到了D學長,他需要一個合租的對象。

這間房子曾經住了一個鼓手學長,某次無法打開鎖住的房門,硬是把門踹出一個洞。D學長跟我一樣是吉他手,K勉強跟音樂有關且偶爾會來抗議我的練習。扣掉住過一段時間不太對盤的學弟不算,後來兩位上班族室友分別會演奏長笛跟小提琴。

四一零號室的生活很好但是無法持續,我需要一個地方落腳。看看環境也沒有什麼不好,靠街道陽台比較小的房間也可以接受,曾經被踹破的門也修復了。撿了一些家具帶著E借我的Blur精選輯跟自己的行李與樂器,就開始了這間傾斜的屋子裡的生活的頭一年。

很久很久以後,才又想起這張Blur精選輯。那陣子非常常聽,幾乎跟那之後半年裡開始的更多更手足無措的所有狀況綁在一起。不知道什麼時候歸還的很久很久以後聽到Beetlebum才又想起。


待續。死去之前,我想做的事。http://beforeidiewall.blogspot.tw/

2013年9月13日

吉他採譜容易遇到的問題

1.調弦法:降半音及其他。

2.相同和絃配置(voicing)不同把位(position、approach)造成的音色差別"太小"。

3.相同和絃,不同和絃配置。相同和絃,和絃配置交給不同樂器。ex.感官駕馭。

4.錄音室疊錄,兩個聲部以上,不同段落(verse)的銜接。

5.近似吉他音色的貝斯(bass),現代音色的bass。

6.過多鍵盤(piano、keyboard)或合成器(syn),或前者較易達成的和絃配置(open structure vs. close structure)。

7.空弦音的運用,常用調,常用含較多空弦音的調。

8.八度音、一度音(推弦)。

9.其他節奏樂器造成compin'拍子的錯覺。

10.過多泛音的音色(overdrive distortion)造成的錯覺。

11.time

12.網路上錯誤百出的採譜及示範,出版譜的錯誤。

調弦法:降半音。

2008.08.14.

之前我們練習時把吉他跟著降半音
已經告訴過你那些樂團這樣做的理由
但是那樣依然是技術的層面

如果拿降半音的琴彈Em的曲子就變成得彈Fm的指型
這樣反而違背了降半音的用意

之前我們練習直接降半音是為了直接採用該設定方便抓歌
在沒有vocal的情況下意義其實並不大

所以20th boy還是按照簡單的Em抓歌跟演奏吧
說真的rock裡面遇到bAm或bEm之類的
幾乎都是降音的設定
很少真的去挑戰主音有升降的調子

我收到了,不過最後一段不太懂
另外,小沙大人不是說降半音在刷扣時能發出比較飽滿的聲響
這是真的嗎?


這是邏輯問題

首先理論上是調降半音有比較飽滿的聲響
但是我覺得還是各有千秋(而且其實也還有其他理由)
這邊先當作降半音比較飽(1)

其次開放和絃或空弦音比較多的"指型"會比較容易演奏
在難易度跟熟悉度上都會帶來比較飽滿的聲響
所以指型上Em會比Fm常用 Am會比Bbm常用
注意這邊說的是指型(2)

所以經過排列組合後就有

a. 標準調音 + Em 指型 = Em調
b. 標準調音 + Fm 指型 = Fm調
c. 降半音 + Em 指型 = Ebm調
d. 降半音 + Fm 指型 = Em調

今天要彈Em調的話可以選擇a.或d.
但是d.所用的指型開放音比較少而且也不常用

我相信一定有人可以很熟練到沒有差別
所以根本性物理性上的問題就出來了

Fm的指型都不在弦的泛音位置上
所以聽起來就不會那麼飽滿

所以看古典樂通常都會指定調
為的就是聲響

流行或搖滾如果求的是飽滿就相對通常會選擇飽滿的調或指型
我們都已經在做
只是不知道為什麼而已

又要趕上班
但其他沒提的細節
應該不影響要表達的概念

最後我要修正一點
有升降記號的和絃跟調的譜記應該如下

降E小三和絃 為 Ebm
而不是 bEm 也不是 Emb
升降記號要寫在主音的右邊
其他類推

2013.09.14:

雖然是樂器構造問題,最後會變成樂手能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