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15日

吳郭魚

Tilapia(非鯽屬)為生物分類法中屬名(genus)的一種,原產於非洲。

當作俗名使用,則為Actinopterygii(輻鰭魚綱)、Perciformes(鱸形目)、Labroidei(隆頭魚亞目)、Cichlidae(慈鯛科,又稱麗魚科)下之Tilapiine cichlid tribe,俗稱Tilapiine cichlid"s"。

常指Oreochromis(口孵非鯽屬)、Sarotherodon(帚齒非鯽屬)、以及前面所提Tilapia(非鯽屬)等等。

另Tilapia zillii在基因型上與Tilapiine cichlid"s"較無關係,但也被以俗名Tilapia稱呼。

1946年,吳振輝及郭啟彰二人自新加坡引進Oreochromis mossambicus(莫三比克吳郭魚,又稱Mozambique tilapia)養殖,為紀念此事績,以二人姓氏命名為吳郭魚,俗稱「在來種」或是「土種」吳郭魚,又稱「南洋鯽仔」或「黑鯽仔」。目前台灣人工養殖的吳郭魚大多是後來由台灣水產試驗所育成的雜交種,已非吳、郭兩人所引進的魚種。

1969年,水試所郭河所長以Oreochromis mossambicus(莫三比克吳郭魚)雌魚與Oreochromis niloticus niloticus(尼羅吳郭魚)雄魚雜交育種成功,名為「福壽魚」,俗稱「改良種吳郭魚」。此魚種使台灣吳郭魚養殖進入快速發展階段。目前台灣的吳郭魚大多是此魚種。

1975年,水試所更以Oreochromis niloticus niloticus(尼羅吳郭魚)雌魚與Oreochromis aurea(歐利亞種吳郭魚)雄魚雜交育成單雄性吳郭魚,俗稱「單性吳郭魚」。台灣吳郭魚養殖由此進入商業化階段,並開始大量出口創造了極大經濟效益,故又被稱為台灣國寶魚。

目前台灣鯛魚策略聯盟更積極進行國內外優良鯛魚種系在換肉率、抗病性、取肉率等方面的比較與研究,並成功開發出一個新的品種,稱為「台灣鯛」。

註一:生物分類法在種名(species)命名上包括了對物種的描述,如產地、特徵等等,例Oreochromis mossambicus可看出產地於非洲之莫三比克(República de Moçambique)。

註二:生物分類法之命名與俗名間可能彼此沿用,造成誤解。如吳郭魚多為「鯽」相關魚種,但外型與鯛魚相似,俗名上可能與之相關,如「台灣鯛」。實際上Sparidae(鯛科)屬於Percoidei(鱸亞目),吳郭魚屬於Labroidei(隆頭魚亞目)、Cichlidae(慈鯛科,麗魚科),兩者同為Perciformes(鱸形目),有一定程度關係。

http://en.wikipedia.org/wiki/Tilapia#Exotic_species、Tilapia_(genus)、Mozambique_tilapia、Cichlid、Perciformes、Sparidae、吳郭魚、慈鯛科、鱸形目、鯛科、科學分類。

沒有留言: